财政局长在民生领域财政资金保障专题会上的讲话

同志们:

财政局长在民生领域财政资金保障专题会上的讲话

 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会,核心是聚焦民生领域财政资金保障工作。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、社会和谐之本,财政资金则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撑。过去一年,我们在民生资金保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,也取得了一些成效。比如,全县教育经费投入同比增长8%,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2所;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%,县医院新门诊楼顺利投入使用,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更新率达到70%。但同时,我们也面临着资金供需矛盾突出、分配不够精准、使用效益有待提高等问题。特别是今年以来,财政税收形势严峻复杂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、税收收入均呈现下滑态势,民生保障资金争取和使用面临较大压力。接下来,我们要以更务实的举措、更有力的行动,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,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。

  一、聚财有道强底气,筑牢民生保障压舱石

  财政资金是民生保障的基础,只有“钱袋子”鼓起来,民生保障才能更有力。我们要多渠道筹集资金,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 

  ...此处隐藏,看下方获取全文...

  在资金使用过程中,要树立成本意识,精打细算,降低不必要的开支,提高资金使用效益。一是严格控制项目成本。在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,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,优化项目设计方案,减少不必要的投入。比如,在农村道路建设中,通过优化路线设计,降低建设成本。二是规范采购行为。严格执行采购制度,公开招标采购,降低采购成本。加强对采购过程的监督,确保采购过程公平、公正、透明。三是压缩行政运行成本。严格控制“三公”经费支出,减少会议、培训等费用开支。推行无纸化办公,降低办公耗材成本。四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加快资金拨付进度,避免资金闲置。对项目资金,要按照项目进度及时拨付,确保项目顺利实施。

  (二)种下梧桐树,引得金凤凰,注重投入产出,提高资金经济效益

  民生资金投入不仅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,还要注重发挥资金的经济效益,带动相关产业发展,促进经济增长。一是支持产业发展带动就业。通过投入资金支持特色产业发展,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。比如,投入资金支持服装加工厂建设,可吸纳500名劳动力就业,每人月工资3000元以上,年增加群众收入1800万元。二是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,改善交通、水利等条件,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。比如,投入资金修建农村公路,可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,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,促进农业发展。三是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。安排资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,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,推动产业升级。去年,我们投入5000万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,带动企业新增产值2亿元。四是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。投入资金开发乡村旅游资源,建设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,吸引游客前来旅游,增加农民收入。比如,投入资金建设乡村民宿,每间民宿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。

  (三)群众满意是标尺,口碑好坏看实效,以群众满意为标准,提升资金社会效益

  民生资金使用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满意,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标准,不断提升资金的社会效益。一是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。定期组织开展民生资金使用群众满意度调查,了解群众对民生工作的评价和意见建议。根据调查结果,及时改进工作,提高群众满意度。二是关注群众实际需求。在资金使用过程中,充分听取群众意见,了解群众实际需求,确保资金使用符合群众意愿。比如,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,根据群众需求建设文化活动中心、体育健身场地等。三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将资金优先用于解决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如就业、教育、医疗等。去年,我们投入资金解决了20xx名农民工就业问题,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。四是宣传民生工作成效。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民生资金使用成效,让群众了解民生工作进展和成果,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  (四)绩效评价划优劣,奖优罚劣促提升,加强绩效评价,提高资金管理水平

 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,对民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价,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优罚劣,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。一是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。根据不同类型的民生资金和项目特点,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,涵盖资金使用效率、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等方面。二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。组织专业人员或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民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,客观公正地评价资金使用效果。去年,我们对教育、医疗等领域的10个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,评价结果良好。三是运用绩效评价结果。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、项目审批的重要依据,对绩效评价优秀的项目和单位,在资金分配上给予倾斜;对绩效评价较差的,减少资金分配或暂停项目审批。四是建立绩效评价反馈机制。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单位,督促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。建立整改台账,跟踪整改情况,确保整改到位。

  五、固财有策谋长远,织密持续保障防护网

  民生资金保障是一项长期工作,需要建立长效机制,确保资金持续稳定投入,为民生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。

  (一)未雨绸缪早规划,长远布局谋发展,科学编制规划,明确民生资金保障方向

  要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,科学编制民生事业发展规划和财政资金保障规划,明确未来几年民生资金保障的目标和方向。一是制定民生事业发展规划。围绕教育、医疗、社保、就业等民生领域,制定未来5年民生事业发展规划,明确发展目标、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。比如,在教育领域,计划到2028年,新建学校20所,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。二是编制财政资金保障规划。根据民生事业发展规划,编制未来5年财政资金保障规划,合理安排资金投入,确保民生事业发展有稳定的资金支持。预计未来5年,我县民生领域财政资金投入将达到50亿元。三是加强规划衔接。做好民生事业发展规划与财政资金保障规划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,确保各项规划协调一致,形成合力。四是动态调整规划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民生需求变化,定期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,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。

  (二)开源节流两手抓,量入为出保平衡,加强财政管理,确保财政收支平衡

  要坚持开源节流,加强财政管理,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确保财政收支平衡,为民生资金保障提供稳定的财政基础。一是加强税收征管。依法加强税收征管,堵塞税收漏洞,确保税收应收尽收。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,提高税收征管效率。预计今年税收收入可增长10%。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。压缩一般性支出,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。严格控制“三公”经费支出,将节省的资金用于民生事业。今年,一般性支出预计压缩5%。三是加强预算管理。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,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管理,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。严格执行预算,杜绝超预算支出。四是防范财政风险。建立财政风险预警机制,加强对债务的管理和监控,确保债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。积极化解存量债务,避免发生债务风险。

  (三)众人划桨开大船,协同配合聚合力,加强部门协作,形成民生资金保障合力

  民生资金保障涉及多个部门和乡镇(街道),需要加强协作配合,形成工作合力,共同做好民生资金保障工作。一是建立部门协调机制。成立民生资金保障工作协调小组,由财政部门牵头,教育、医疗、社保等部门参与,定期召开协调会议,研究解决民生资金保障工作中的问题。二是明确部门职责分工。明确各部门在民生资金保障工作中的职责分工,做到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。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筹集、分配和监管;其他部门负责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。三是加强信息共享。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,实现民生资金相关信息的实时共享,提高工作效率。比如,社保部门与财政部门共享社保参保人员信息,确保社保资金准确发放。四是开展联合行动。针对民生资金保障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,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行动,形成工作合力。比如,联合开展民生资金专项检查,提高检查效果。

  (四)与时俱进求创新,改革创新增活力,推进改革创新,提升民生资金保障水平

  要不断推进改革创新,探索民生资金保障的新方式、新方法,提高资金保障水平和效率。一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。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,明确县乡两级财政在民生资金保障方面的责任,调动乡镇(街道)保障民生的积极性。二是创新资金筹集方式。除传统的财政拨款、争取上级资金外,积极探索发行地方债券、设立民生基金等方式筹集资金,拓宽资金来源渠道。三是推广购买服务。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购买服务,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公共服务,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。比如,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,由专业机构提供养老服务。四是运用信息化手段。充分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,提高民生资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。建立民生大数据平台,对民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,为决策提供依据。

  同志们,民生领域财政资金保障工作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。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扎实做好各项工作,不断提高民生资金保障水平,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,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
......


预览结束,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,请联系老师!

财政局长在民生领域财政资金保障专题会上的讲话》所在栏目:讲话发言 > 领导讲话 > 内容摘要:同志们: 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会,核心是聚焦民生领域财政资金保障工作。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、社会和谐之本,财政资金则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撑。过去一年,我们在民生资金保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,也取得了一些成效。比如,全县教育经费投入同比增长8%,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2所;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%,县医院新门诊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