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风建设问题清单(100条)
一、思想认识方面(15条)
1. 对关于建设重要论述学不深入,仅满足“打卡式”通读,未结合岗位职责悟透内涵。
2. 站位不高,对上级决策部署仅做表面传达,未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具体落实措施。
3. 大局意识淡薄,部门利益至上,对跨领域协作任务推三阻四、讨价还价。
4. 宗旨意识淡化,把“为人民服务”停留在口号,未真正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。
5. 存在“差不多就行”心态,对工作标准降低要求,满足“过得去”而非“过得硬”。
6. 思想保守僵化,惯于“老办法、旧经验”,对新任务、新要求缺乏主动学意识。
7. 对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危害性认识不足,甚至认为“小问题不影响大局”。
8. 存在“躺平”思想,认为“多干多错、少干少错”,主动进取动力不足。
9. 敏锐性不强,对身边不良风气视而不见,未及时提醒纠正。
10. 理论学与实践脱节,学用“两张皮”,未将学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11. 对建设长效性认识不足,存在“一阵风”思想,整改问题时紧时松。
12. 存在“官本位”思想,把岗位当特权,对待群众居高临下、态度生硬。
13. 对新业态、新领域政策学滞后,导致指导基层工作时“说外行话”。
14. 对巡视巡察、审计反馈的问题整改不彻底,存在“过关”心态。
15. 缺乏斗争精神,对身边“好人主义”现象不敢批评、不愿较真。
二、工作态度方面(20条)
16. 对待工作敷衍塞责,任务布置后“一转了之”,不跟踪、不督促、不落实。
17. 推诿扯皮“踢皮球”,对职责边界模糊的事项,以“不归我管”为由拒绝担当。
18. 工作效率低下,简单事项久拖不决,群众反映“门好进、脸好看、事难办”。
19. 重留痕轻实效,过度要求“拍照打卡”“台账留迹”,忽视实际工作成效。
20. 对待群众诉求“打太极”,能推则推、能躲则躲,甚至将矛盾上交。
21. 工作标准“降格以求”,对数据统计、材料报送等敷衍应付,存在错漏问题。
22. 存在“等靠要”思想,主动谋划工作能力不足,依赖上级“给政策、给方案”。
23. 对基层调研“挑肥拣瘦”,只去基础好、问题少的地方,回避矛盾集中领域。
24. 工作落实“雷声大、雨点小”,口号喊得响,具体措施“空对空”。
25. 对待急难险重任务“绕道走”,找借口推脱,缺乏主动攻坚意识。
26. 对群众咨询解答不耐心,简单一句“不清楚”“按流程办”敷衍了事。
27. 工作中“重部署、轻落实”,会议开了、文件发了,但后续督导跟进不到位。
28. 对历史遗留问题“击鼓传花”,不愿接“烫手山芋”,导致问题长期积压。
29. 对待上级检查“临时抱佛脚”,搞“突击整改”“材料包装”,应付了事。
30. 工作中“只讲困难、不讲办法”,遇到问题先找客观原因,不主动想解决措施。
31. 对基层请示事项“久拖不批”,以“需要研究”为由拖延,影响工作推进。
32. 对待重复性工作“机械执行”,不思考优化流程,导致资源浪费。
33. 对群众反映的“小问题”不上心,认为“不值得花精力”,引发不满。
34. 工作中“重显绩、轻潜绩”,偏好“短平快”项目,忽视打基础、利长远的工作。
35. 对协作单位需求“响应迟缓”,需配合事项拖延办理,影响整体进度。
三、担当作为方面(15条)
36. 面对改革创新任务“求稳怕乱”,担心出错担责,不敢突破现有政策框架。
37. 对复杂矛盾“回避绕行”,怕得罪人、怕丢选票,搞无原则“一团和气”。
38. 存在“守摊”思想,满足完成年度目标,缺乏争先进位、争创一流的劲头。
39. 对新技术、新方法应用“畏难抵触”,认为“老办法更稳妥”,不愿学提升。
40. 对重点项目推进“按部就班”,缺乏“钉钉子”精神,未紧盯节点抓落实。
41. 对基层反映的共性问题“选择性解决”,只处理容易的、回避棘手的。
42. 对岗位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隐患“视而不见”,未及时排查化解,导致问题升级。
43. 对上级督查反馈问题“就事论事”,未举一反三、系统整改。
44. 对干部队伍中的庸懒散现象“放任不管”,不敢动真碰硬、严格问责。
45. 对企业合理诉求“推诿扯皮”,以“政策限制”为由不作为,影响营商环境。
46. 对突发事件处置“反应迟缓”,未第一时间赶赴现场、靠前指挥。
47. 对民生工程建设“重进度、轻质量”,存在“面子工程”“形象工程”倾向。
48. 对考核指标“重结果、轻过程”,平时不抓落实,年底搞“数据冲刺”。
49. 对基层干部“只压任务、不教方法”,缺乏针对性指导,导致工作走偏。
50. 对创新试点任务“消极应付”,不愿投入资源,怕承担失败责任。
四、纪律规矩方面(15条)
51. 违反考勤纪律,迟到早退、无故脱岗,上班时间网购、刷视频、办私事。
52. 擅自变通执行政策,搞“上有政策、下有对策”,打“擦边球”。
53. 保密意识淡薄,随意传播内部文件、会议内容,甚至泄露工作秘密。
54. 违反请示报告制度,重要事项不请示、不汇报,擅自决策。
55. 对组织安排的任务“讨价还价”,挑肥拣瘦、讲条件、要待遇。
56. 利用职务便利“打招呼”“搞协调”,干预基层正常工作。
57. 违反财经纪律,报销票据不合规,存在虚报、冒领、超标准开支问题。
58. 对群众投诉举报“选择性受理”,对涉及自身或熟人的问题隐瞒不报。
59. 违反值班值守规定,值班期间脱岗、漏岗,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不及时。
60. 滥用自由裁量权,对同一事项处理标准不一,存在“人情”现象。
61. 违反会议纪律,参会迟到早退、交头接耳、玩手机,不认真听会。
62. 对组织谈话、函询不如实说明问题,隐瞒事实、避重就轻。
63. 违反办公用房、公务用车管理规定,超标准使用或变相占用。
64. 利用微信工作群“层层加码”,要求基层“秒回”“打卡”,增加负担。
65. 对纪律规定“明知故犯”,心存侥幸,认为“小错不碍事”。
五、服务群众方面(15条)
66. 窗口服务“冷硬横推”,对群众咨询爱答不理,缺乏耐心。
67. 落实惠民政策“打折扣”,存在“优亲厚友”“截留克扣”现象。
68.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“只记录、不处理”,台账“好看”但问题“依旧”。
69. 深入群众“身到心不到”,调研走“经典路线”,只看“示范户”“样板点”。
70. 对群众合理诉求“踢皮球”,部门之间互相推诿,导致“来回跑”。
71. 服务群众“重形式、轻实效”,搞“摆拍式”帮扶、“作秀式”慰问。
72. 对特殊群体(如老年人、残疾人)服务不细致,未提供便利化措施。
73. 公开“避重就轻”,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信息发布不及时、不全面。
74. 对待群众“简单粗暴”,未耐心解释政策,甚至激化矛盾。
75. 利用服务群众便利“吃拿卡要”,索要礼品、接受宴请,损害群众利益。
76. 对群众建议“敷衍了事”,仅回复“已收悉”,无实质性改进措施。
77. 服务流程繁琐,要求群众重复提供证明材料,存在“奇葩证明”问题。
78. 对群众反映的安全隐患(如道路破损、设施老化)“拖延整改”,危及民生。
79. 服务热线“空转”,群众拨打后无人接听或转接多次,解决率低。
80. 对企业服务“重引进、轻落地”,承诺的优惠政策不兑现,影响投资信心。
六、文风会风方面(10条)
81. 文件制发“依葫芦画瓢”,照搬上级文件,未结合实际细化具体措施。
82. 发文数量“只增不减”,存在“为发而发”现象,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。
83. 会议“层层套开”,同一事项省、市、县、乡四级重复开会,基层干部“赶会”。
84. 会议时间“冗长低效”,无关人员“陪会”,重点不突出、议而不决。
85. 汇报材料“穿靴戴帽”,空话套话多,具体问题、实际举措少。
86. 调研“蜻蜓点水”,提前“踩点”“彩排”,只听汇报、不看现场。
87. 简报信息“报喜不报忧”,对问题遮遮掩掩,只反映成绩、不暴露短板。
88. 报表填报“多头重复”,同一数据要求不同部门多次报送,增加基层负担。
89. 材料审核“把关不严”,存在表述错误、数据失实、逻辑混乱等问题。
90. 新媒体平台“重建设、轻管理”,公众号、工作群“僵尸化”,信息更新滞后。
七、洁自律方面(10条)
91. 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、礼品、消费卡,搞“亲清不分”。
92. 利用职务影响为亲友谋取利益,在项目审批、资金分配中“打招呼”。
93. 违规从事营利活动,兼职取酬或参与关联企业经营。
94. 借婚丧嫁娶、乔迁履新等名义大操大办、收受礼金。
95. 超标准发放津贴补贴,巧立名目搞“福利变通”。
96. 违规报销差旅费、培训费,虚列开支或搭车消费。
97. 对下属单位监管“宽松软”,默许其违规发放奖金、补贴。
98. 利用职务便利“吃拿卡要”,对企业或群众办事“设卡刁难”。
99. 违规占用管理服务对象车辆、住房等财物,搞“特权享受”。
100. 对身边工作人员或家属管教不严,默许其打着自己旗号谋私利。
......
预览结束,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,请联系老师!
《作风建设问题清单(100条)》所在栏目:综合材料 > 其它材料 > 内容摘要:一、思想认识方面(15条) 1 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学习不深入,仅满足“打卡式”通读,未结合岗位职责悟透内涵。 2 政治站位不高,对上级决策部署仅做表面传达,未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具体落实措施。 3 大局意识淡薄,部门利益至上,对跨领域协作任务推三阻四、讨价还价。 4 宗旨意识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