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课讲稿: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三重内涵

新修订的《中国纪律处分条例》总则中,新增了“切实践行正确的权力观、政绩观、事业观”的要求。第五十七条明确了对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,违背新发展理念、背离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处分规定,将搞劳民伤财的“形象工程”“政绩工程”行为由原本界定为违反群众纪律调整为违反纪律,并规定对该行为从重或者加重处分。政绩就是为政之绩,即为政的成绩、功绩、实绩。政绩观是关于从政业绩、从政行为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。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,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,需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回答好为谁树、树什么、怎样树的根本问题。

党课讲稿: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三重内涵

一、坚持人民至上,踏踏实实为民造福

政绩之本,在于为民。人民立场是中国的根本立场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的根本宗旨,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正确政绩观的价值取向。

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、独特的属性和崇高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成立之初就把“人民”写在自己的旗帜上,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一代代人的夙愿。

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“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”,将“必须坚持人民至上”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首要内容确定下来,这是自觉践行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。

必须坚持人民至上,就是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、赞成不赞成、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,把为民造福作为检验政绩的标准。必须坚持人民至上,就是要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,推动高质量发展,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

一再强调: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,干部是人民的公仆。”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和人民赋予的,只能用来服务人民。新时代新征程,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,更需要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“为人民而生,因人民而兴,始终同人民在一起,为人民利益而奋斗”的政绩观。

为此,一要时刻牢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一基本特征,把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主题主线。要清醒地认识当前我们面临的区域之间、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,产业升级、科技创新等领域发展不充分,人民在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领域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强烈等问题,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,坚持实事求是,既不能头脑发热,也不能脱离实际,更不能超越阶段,想老百姓之所想,急老百姓之所急。

二要时刻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方向,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和,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。甘心拜人民群众为师,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,积极引导和放手发动群众,以优良的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。

三要常修为政之德、常思贪欲之害、常怀律己之心,做到严以修身。保持为民务实清、忠诚干净担当的公仆本色,秉承我们善于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和科学态度,扑下身子发现真问题、找到真办法、解决真矛盾。

二、增强性修养,在知行合一中铸牢忠诚意识

指出:“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,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性。只有性坚强、摒弃私心杂念,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。”性是固有的本质属性,是的理想信念、根本宗旨、初心使命的综合。

忠诚是检验性修养的试金石。章明确要求,员要对忠诚老实、言行一致。员领导干部讲性,最重要的就是忠于、忠于人民。

忠诚之要,在于绝对。以来,反复强调:“对忠诚,是人首要的品质。”“对绝对忠诚要害在‘绝对’两个字,就是唯一的、彻底的、无条件的、不掺任何杂质的、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。”

当前,内还存在个别员领导干部常把“讲”挂嘴边,但落实的决策部署却热热闹闹走过场、客客气气踢皮球、拖拖拉拉耗时间;在工作中重“痕迹”轻“实效”,用漂亮数字伪造政绩等情况。凡此种种,都是政绩观扭曲,对不忠诚、不老实的表现,本质上还是背离了性、丢掉了宗旨、忘却了初心使命。

可见,对绝对忠诚与正确政绩观的树立是内在统一的,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,二者互为表里、不可分割。对绝对忠诚集中体现在员领导干部是否做到以的方向为方向、以的意志为意志;是否在理想信念、素养、思想觉悟、道德水平、斗争本领等方面经得起风险考验;是否铭记的纪律是的生命线,做到正确履职用权不越红线底线。

忠诚是性修养知与行的统一,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淬炼和提升。指出:“对忠诚是具体的、实践的,不是空洞的口号,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,要体现在贯彻决策部署的行动上,体现在履职尽责、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,体现在日常言行上。”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,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与职责,始终与同心同德。

一要忠诚于的理想信念。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,时刻牢记为政之道、修身为本,在提高思想觉悟、理论修养、精神境界中,守护好人的灵魂。

二要忠诚于的理论。坚持不懈用武装头脑,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、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,以科学理论引领前进方向。

三要忠诚于的组织。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认真贯彻落实的路线方针政策。

四要忠诚于的事业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考验中,自觉站稳立场、坚定方向、保持定力、锤炼品格,在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高质量发展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中,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。

三、尊重工作规律,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

空谈误国、实干兴邦,一分部署、九分落实。抓落实是衡量员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标志。指出,员领导干部“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,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;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,就会在发展观上偏离科学”。

当前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需要突破。新征程上,员领导干部要从服务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,提高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精神境界,增强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使命担当,发扬钉钉子精神,脚踏实地、锐意奉献,对于工作中的困难挑战不回避、不推脱,敢于挑“重担子”、啃“硬骨头”,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。

新时代新征程,贯彻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推动高质量发展,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处理好“发展观”和“政绩观”之间的关系。如果说新发展理念是指导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,那么“功成不必在我、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正确政绩观就是指导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武器。

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保证,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科学指引。只有既尊重规律、保持工作连续性,又大胆开展工作、锐意进取,才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。

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,推进高质量发展,一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。坚持系统观念,树牢“一盘棋”意识,既要善于把工作放到全局中思考,又要找准一域的发展定位,摒弃新官不理旧账的观念、击鼓传花的做法,用造福于民的业绩为一域增光、为全局添彩。

二要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。对于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、实事、急事,要立说立行、紧抓快办,讲求工作时效;对于长期任务,要保持定力和耐心,深入基层调查研究,做好战略规划。

三要处理好准与精的关系。强化精准思维,作谋划要统揽大局,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,找准关键环节,在问题的症结上做文章、出实招;抓落实要细致精当,不搞“空对空”,力戒“粗线条”,变“大水漫灌”为“精准滴灌”,变“粗放经营”为“精准治理”。

最后,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政绩考核方法和手段。科学有效的政绩考核方法和手段,对于干部高水平政德素质养成、求真务实政绩观的形成关系重大。为此,在干部政绩考核中,要将效率与发展、显绩与潜绩辩证统一起来,以改善民生福祉、促进社会进步为评判标准,真正让埋头苦干的干部得到重用。

......


预览结束,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,请联系老师!

党课讲稿: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三重内涵》所在栏目:精选范文 > 模版范例 > 内容摘要:新修订的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总则中,新增了“切实践行正确的权力观、政绩观、事业观”的要求。第五十七条明确了对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,违背新发展理念、背离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处分规定,将搞劳民伤财的“形象工程”“政绩工程”行为由原本界定为违反群众纪律调整为违反政治纪律,并规定对该行为从重或者加重处分。